“惟凭野老口,不立政声碑”。一位离世34年的共产党人——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的坟前,有一只一看便知出自民间工匠之手的香炉,上面镌刻着“谷公——人民敬仰”六个并不具有书法特点的汉字,但能感受到这几个字是一笔一笔用心凿刻上去的。
今天,本报推出报告文学《香炉》,在作者探寻香炉安放者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带领读者踏着谷文昌的足迹,重温他带领东山人民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感受迄今仍光照东山的谷文昌精神。
正如香炉上所镌刻的,谷文昌被当地群众尊称为“谷公”,东山的父老乡亲有一个习俗,“先敬谷公,后祭祖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能够排在祖宗之前的位置得享祭祀,当是有多大的恩泽施予呀。透过《香炉》,我们深切地感知到广大东山百姓对谷文昌的崇信之情。
“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谷文昌不仅亲笔书写了这十二个大字,也在工作中践行了这十二字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谷文昌能够得到东山人民深切爱戴的根本原因,也正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能够取得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最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根本原因;也正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能够在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建立完整的工业军事体系,重新赢得国家生存发展空间的根本原因;也正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代,能够顺应人民所吁所呼,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胜利前进的根本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历史书中描述的数千年来中国各个朝代的起起落落,以及我们亲身观察到的苏东之剧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根本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执政者脱离了老百姓,脱离了广大人民,甚至凌驾于人民之上,作威作福起来。总书记的话让人警醒,促人深思。心中装着人民,才能赢得爱戴,才能巩固执政地位,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一言以蔽之,其实质是旧有经济增长方式被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取代之时由于新旧发展动力转换而出现的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回落的动态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经济增速下降,是经济周期的自然表现,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此时恰恰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未能暴露而在经济下滑时候凸显出来的社会等领域的诸多矛盾,这种矛盾有一个共同特点:潜伏期长,爆发时点突然,破坏性强。当下亟需纠正的一个错误认识是,只要经济增速上去了,这些矛盾自然就消解了。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中有这种错误想法和认识的恐怕不在少数。
比如吏治败坏、法治不彰、分配差距、生态恶化等问题,是无法证明和经济增长保持有某种稳定的线性关系的。而这些问题,对于社会的和谐进而政治的稳定是有着极端重要性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有耐心,又要有决心和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办法就在人民群众中,要多向人民群众学习请教,认真对待人民所吁所求,从中探索经济发展和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中国人民之所以历经坎坷而对党的坚强领导信任不移,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保有对人民的信仰,并矢志不渝地在实践中贯彻其宗旨和理念,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谷文昌为东山百姓所做出的一切,十分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
直到《香炉》的结尾,作者亦未能寻到香炉的安放者,但透过炉中插得满满的香火,我们分明清楚地看到,东山的父老乡亲心中,都有一只为“谷公”安放的香炉。这,就是党的优秀干部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就是人民对党的感念。
上一篇:阅兵的政治意涵与国家形象
下一篇:影响领导胜任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