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学习网包头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学习网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引领新常态须把握好五个关系

来源:中国人事人才服务网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就要求我们将新常态作为想问题、做事情的重要依据,在工作指导上转理念、调思路,在工作方向上转方式、调结构,在工作推进上转步调、调节奏,切实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化解矛盾与谋求发展。新常态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日趋明显,从旧到新、从破到立,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也随之伴生。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并由此引发了失业等一些社会问题。矛盾面前,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把矛盾看作事物发展的必然,视为事业前进的动力,既增强忧患意识,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又积极主动作为,逐步化解突出矛盾。在化解矛盾时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淘汰落后是为高端产业腾出空间,化解过剩产能是为优化产业结构卸下包袱,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了可持续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是为发展轻装上阵扫清障碍,化解矛盾始终是为发展服务的。而且很多矛盾和问题,也只有用发展的办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解决。
  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适应新常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立足当前强内功,也要谋划长远求长效。立足当前,必须承认这种变化,调整心理预期,不能寄希望于政策和发展模式再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承受住经济下行、转型阵痛、问题凸显等带来的冲击,保持战略定力,以短期阵痛赢得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这种变化,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动力转换,真正以一步一步的积累为实现长远目标打好基础。谋划长远,就是要谋划好转型发展的方向、结构调整的目标、新型动力的培育。具体到鼓励发展什么、限制发展什么、禁止发展什么,都要对照新常态的要求,形成一个清晰的定位和长远的规划。
  整体推进与差异发展。中国经济并不是齐步走地进入新常态,各地进入新常态的形式和程度不同。在发展速度上,有的可能增速回落大一些,有的还具备保持较高增速的潜力和空间;在经济结构上,有的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有的还处在工业化起步或加速阶段;在发展动力上,有的新兴产业已经稳步发力,并已占到较大比重,有的正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组装产能转移,仍然处于规模扩张期。面对新常态,既要把握发展大势、明确总体要求,整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好企业兼并重组与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淘汰落后产能与培育新兴产业,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跟进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更要立足不同的区域特点、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找准“与众不同”的特色并做大做强,实现差异发展,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各个地区的潜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突出优势与补足短板。突出优势,就是要放大长项的引领作用,催化优势的放大效应。补足短板,就是要减小发展的制约因素,弥补弱项的掣肘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雄厚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能力、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这些优势的不断形成和持续巩固,既为当前应对经济下行、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支撑,也为未来转型发展、高端提升奠定了基础。同时,新的优势也不断酝酿形成。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潜力正在释放;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城镇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逐步放大。这些优势都是重要的发展资源,利用好了就会产生乘法效应,把优势变成胜势,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缓慢、优质教育和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引领新常态,必须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力,逐渐补齐这些短板,形成多重优势的叠加效应,推动经济进入高端引领、高效增长的发展轨道。
  守住底线与提升标准。每项战略的实施,都是有守有攻的结合。新常态下,“守”就是要守住底线,把各种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攻”就是要主动作为,在提升标准中争取更好的结果。当前,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发展的不稳定性有所上升。实现新常态下的平稳过渡,必须紧紧盯住这些风险的“红线”,牢牢守住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底线。增速下降可以接受,但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保持在合理区间;改革阵痛可以承受,但必须通过步伐调整保证全局稳定,不能因阵痛加剧引致“生命危险”。面对新常态,要让经济成功迈向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单靠消极地守住底线、被动适应新常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提高标准,进一步深化改革,最大限度释放经济活力,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力。面对新常态,只有坚持“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有为,从而推动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邹平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上一篇:一位可敬可亲可学的群众领袖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